编者按:
“十四五”期间,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立德树人、师资建设、拔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全面展现学科建设成果,学院特推出“拼搏的吉大计算机人•十四五学科建设成就系列报道”,从多维度、立体化的视角,呈现吉大计算机学科在“十四五”期间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彰显新时代吉大计算机人矢志办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总结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为“十五五”发展积蓄力量。
自2021年以来,计算机学科深入贯彻落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学院通过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与超过50家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2021年以来,学科共有科研到款2.18亿,其中签订横向项目176项,合同金额1.52亿,到款0.91亿,较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大幅跃升。在协同产学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特长、聚焦发力。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真问题,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耕信息技术领域,筑牢国家安全基石
与中科方德的战略合作
学科与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围绕国产操作系统和信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双方共建“吉林大学开放国产软硬件平台研发与推进研究院”,重点突破操作系统内核优化、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推动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院获得各类科研经费一千余万元支持。通过联合举办“国产操作系统训练营”,累计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三百余名。
与奇安信的战略联盟
双方共建“吉林大学-奇安信”网络安全研究院,围绕智慧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共建、网络安全比赛、科普教育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奇安信集团在吉林大学设立“奇安信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双方联合开展人工智能、5G安全、物联网安全等前沿领域的科研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这些合作,双方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吉大正元的协同创新
双方共建“吉林省智能与安全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聚焦数据安全、车联网安全、隐私保护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吉大正元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吉大正元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发展;共同组建“吉大正元安全竞赛战队”,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推动密码技术、数据安全、隐私计算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场景,推动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与一汽集团的深度协同
双方紧密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学院在智能网络汽车信息安全、智能座舱、数智化转型等领域与一汽不同部门合作。红旗学院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平台,凭借其卓越的培养体系,为地方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与长光卫星的航天合作
双方在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开展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共建“吉林省数字地球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围绕卫星核心软件、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等方向,聚焦软件领域的产学研结合,共同推动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共同承担了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数字地球关键技术”和长春市重大科技专项“多模态遥感大模型”。
与金山软件和远光软件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
学院与金山、远光等企业在珠海合作建立了2个卓越工程师班,首次招收40名硕士生。两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强化产学合作和工程实践培养,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学院和企业还共建了“联合创新研究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创新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与吉林银行的金融科技合作
双方共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聚焦金融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发了5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并申请多项专利。同时,学院与吉林银行共建“金融科技实习实训基地”,已累计培养金融科技人才200余名,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此外,吉林银行设立了“王湘浩奖学金”和“励志基金”,支持学院人才培养,并举办“人工智能创新训练营”,为银行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助力数字化转型。
除上述合作案例外,学科还与华为、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绿盟、安恒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云计算、软件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202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以来,致力于推动学科的产学研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学院领导班子全员行动起来,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用户单位、校友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积极联系、挖掘潜力。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引领广大教师投入产学研合作。学院相继在职务评聘、项目奖励、成果转化、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激发了教师从事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的工作热情。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省部级和全国行业协会科技奖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200余项,专利成果转化9项,专利入股1项。
计算机学科将继续聚焦吉林产业特点,强化有组织科研,大力推动资源共享、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依托“长白山实验室”以及与省市共建的科创园区等重要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